新时代背景下“戏曲+”现象的守正创新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9-28   
  任婷婷
  新时代以来,传统戏曲艺术运用“戏曲+”思维,借助现代媒体融合的东风实现不同形式的跨媒介传播,不断拓展创作边界,并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从而获得为传统剧场培育新观众的机会。2014年,戏曲就利用“戏曲+”模式的传播策略,上映了首部全景声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尽管以《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为代表的3D戏曲电影相比普通电影并没有太大的票房优势,但却为跨媒介视域下戏曲与高科技的融合打开了更多参考视野。随后戏曲电影技术不断探索与实践,2021年上映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利用高清4K技术唤醒青年观众的集体记忆,以1347.6万票房成为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戏曲电影,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粤剧剧场。
  随着戏剧观念的更新和数字技术的创新,“戏曲+”思维在融媒体语境下有了新的突破,“戏曲+”现象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挖掘符合新时代审美特色的内容,不仅实现传统戏曲与流行元素的内容嫁接,也在不断探索多元的呈现方式,以新媒介为拐棍,吸引着来自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观众。一系列新潮戏曲综艺节目的出现突破擂台赛、竞技答题等传统的电视形态,采用当下流行的真人秀形式对戏曲艺术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北京卫视播出的戏曲文化体验真人秀节目《最美中国戏》邀请到一批戏曲艺人和影视明星,以青春的拍摄手法和理念,在颐和园的园林实景中探寻戏曲演出场景,在展示北京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青年观众。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拿手好戏》戏曲研学创演真人秀栏目,由戏曲界的名角带领戏曲演员和跨界的戏曲爱好者进行戏曲研学,戏曲艺术与其他形式融合的过程中碰撞出很多精彩的火花。除主流的电影电视这类载体外,戏曲艺术利用流行音乐融合拓展了“戏曲+”思维,大量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戏歌”走红网络,《武家坡2021》凭借女性视角下的内容改编和契合时代的流行音乐元素的加入备受青年听众追捧,迅速“出圈”。当然,这种成功现象背后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戏曲类节目内容为制造噱头,将戏曲与歌舞、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简单粗暴的拼接;网络上流行的某些过度包装的戏曲网游使传统戏曲泡沫化,误导了观众对真正戏曲艺术的认知;过度的技术崇拜致使观众沉迷于视觉盛宴,逐渐远离了戏曲艺术本体等。
  从历史上看,“戏曲+”现象从20世纪初期就开始了。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从最初的依附戏曲逐渐寻找到了自身本体,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艺术形态;戏曲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则始终坚守本体,并在与电影、电视的合作中获得了更多展现、留存和发展的可能性。1905年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上映,1963年的戏曲电影《武松》让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盖叫天久经锤炼的表演艺术。20世纪中叶开始,年轻的电视也积极拥抱戏曲艺术,先是实况转播了许多戏曲名家的舞台演出,随后出现了一系列戏曲电视节目,如2003年开播的《CCTV空中剧院》让戏曲迷们打开电视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戏曲演出,让观众感受到了更高的自由度。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进入了现代媒体的新阶段,各种形式的媒体深度、全面融合,戏曲艺术与新媒体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复杂和多元。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戏曲艺术与现代媒体形式是一种共融关系。坚守舞台表演这一本体是戏曲艺术的守正之本,同时,新时代背景下“戏曲+”现象的兴起彰显传统戏曲与现代媒体融合的时代魅力,现代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戏曲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戏曲+”现象实现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两点:首先,借助现代技术载体,坚守戏曲艺术本体。在AI、元宇宙等技术大热的背景下,我们更应保持冷静思维,“戏曲+”思维的一大目标是让观众走进剧场欣赏戏曲艺术,因此,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吸引观众走进传统剧场或许比让他们驻足现代媒体更有意义。粤剧《白蛇传·情》就是运用技术手段吸引观众走进传统剧场的典型案例,戏曲演员在电影荧幕上的技术展示和明星效应让传统粤剧《白蛇传》一票难求。其次,坚持内容引导大众,实现戏曲艺术普及。在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戏曲+”思维不应一味迎合,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创新符合现代审美价值的内容,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培养高质量观众。山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戏宇宙》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在第三期的创演类节目中,《三岔口》虽然采取多种现代媒体技术代替传统舞台的一桌二椅,但舞台装置丝毫没有喧宾夺主,演员的舞蹈化戏曲身段仍是聚焦点,赢得观众的喝彩。
  新时代以来,戏曲艺术在守正创新的理念下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戏曲实验”,随着技术发展和剧场理念的变迁,“戏曲+”思维将继续在坚守本体与技术创新中助力传统戏曲的现代性发展,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媒体的共存共融。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