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院团:迎难而上 成功破题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2-16   
  基层文艺院团是我国文艺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谓中国文艺在基层传播的“毛细血管”,它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所在地的广大老百姓。基层院团不但为群众喜闻乐见,还在传承发展文化中不可或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基层院团在生存和发展上面临着不少困难。面对艰巨的挑战,三年来,它们迎难而上,成功破题,迎来了涅槃新生。
  疫情来袭 停工不停功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以为剧团发展“上了道”的陕西榆林榆阳区文工团团长孙长贤犯了难。2019年,孙长贤所在的文工团转型为陕北少有的国营二类事业文工团体,团里职工在住房保障、办公环境、业务场所上都有所改善。“正打算进一步开展工作,疫情一来,可以说基本上就没有市场。”
  演出市场的停滞,一时间,让诸如榆阳区文工团这样的基层院团只能依赖财政拨款维持生存。
  疫情防控要求导致上座率受限,出省、跨地市演出受限,演出审批受限等情况,给全国众多基层院团的演出市场带来很大冲击。浙江杭州桐庐县越剧传习中心长期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常年在基层演出。“2019年,我们传习中心仅在县外商演就达120场,演出收入230万元。而2020年以来,全国演出市场几乎完全停滞,县外商演也被迫停止,演出收入仅45万元。”这是来自传习中心主任张宇的数据。
  然而,在“收入”之外,基层院团的文艺工作者们,看到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俗话说,“曲不离口”,三年的长时间演出减少,必然会影响到演员的状态,进而影响演出的效果。尽管处境困难,全国基层院团,都不约而同地秉持“停工而不停功”,为演出和戏曲传承蓄力。
  相比国家级、省级院团,本来就规模有限的基层院团,却仍然坚持练功,保持演出状态,在疫情期间,尤为令人感动。
  “虽然农村市场保住了,但商业演出几乎为零。”形势严峻,希望犹存,在这样的情况下,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剧团坚持春训和冬训,“只要不演出就安排集训,除了练功外还尽量培养演员的一专多能,譬如戏曲演员也要兼职一些舞美道具工作。”团长程刚说。
  江西鄱阳县剧团,同样坚持“演出停但排练未停”,“我们制定详细排练计划,使晨练、形体、唱腔表演常态化。坚持以功促戏,师辈带徒的形式,让演员时刻保持好状态。”剧团书记轩钦说。
  还有一些基层院团,利用疫情期间无法演出的时间,邀请戏曲界名家对剧团演员进行传帮带。桐庐县是中国越剧演员的重要培养地,先后培养出5位梅花奖演员,桐庐县越剧传习中心就邀请梅花奖演员、越剧名师指导,在疫情期间坚持对青年演员进行培养。
  把握乡村阵地 守住文化之根
  在我国,各地基层院团往往扮演了当地剧种最重要传承者的角色。“县、镇、乡、村,是传统戏剧的沃土,更是基层院团的主要阵地。通过演出守住乡村阵地,其实也就助力了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守护。”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俊指出。
  婺剧起源于明代,俗称“金华戏”,至今约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婺剧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戏“活化石”之称。成立于1962年6月的建德市婺剧团,是目前杭州地区唯一一个专业婺剧团,也是建德市乃至整个杭州市婺剧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作为全国优秀基层文艺团体,建德市婺剧团曾多次出国访问、参加省市及全国戏剧演出,获得过中国戏剧奖等重要奖项。2019年,建德市婺剧团并入建德市宿江演艺有限公司,疫情期间,剧院不能进,公司就着力开辟新的户外演艺空间,方有了《江清月近人》沉浸式实景演出的爆红。
  建德市宿江演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毅表示,虽然疫情期间上座率受限,出省、跨地市演出受限,但是剧团在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下功夫,始终注意保障婺剧市场,挖掘本土人文历史,倾力打造《江清月近人》沉浸式实景演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推进戏曲进村社、进校园、进企业、进礼堂,通过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达到锤炼队伍、推出新作、开源增收的效果。
  “基层院团是文化的战场,是传播的战场,应该和国有院团形成良好互动和互补。”石俊说。
  陕西榆林榆阳区文工团团长孙长贤说:“我们在培育观众上下了很大力气,原来只给唱腔打字幕,现在给道白也打上字幕,古典戏真是经典,观众一看上就离不开了。”剧团的秦腔《三请樊梨花》,既向同行要口碑学习经验,又获得了老百姓的口碑和掌声。
  基层院团送戏下乡,走进田间地头,不论冰天雪地还是烈日炎炎,都坚持给老百姓唱戏。除了戏曲传承的重任,基层院团还往往要根据所在地特色,把党的文化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他们弘扬主旋律,以文化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商南县剧团传承当地小调创排花灯戏,以小调的形式编创出《闯王寨传奇》,结合当地历史景点闯王寨,反思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进而宣传廉政文化。鄱阳县赣剧团同时也承担“鄱阳县饶河戏传承保护分中心”的职能,在疫情期间坚持开展惠民演出活动,结合送戏下乡,演出赣剧《黄鹤楼》《芦花荡》等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创排移风易俗为主题的赣剧小戏《终身大事》、宣讲二十大精神的赣歌《新时代 新征程》。
  “基层院团不受剧院场次等的影响,在抓住开放剧场的同时,就应该坚持守正,扶贫支农。”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王靖雨指出,“这些剧团在疫情之后,仍坚持继续下沉,同时不忘拓展,对新农村的建设作出了独属于‘文艺人’的重要贡献。”
  用好新舞台 发展新业态
  疫情期间,四川资中县木偶剧团创作的《张大千之匪巢磨难》采用真人演出和木偶演出相结合的方式,让木偶剧演员从幕后走向台前,突破了此前木偶剧演员在幕后的演剧传统,不但受到现场观众的喜爱,也深受线上观众的欢迎。
  提及如何让传统木偶剧与时俱进、永葆青春,四川资中县木偶剧团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胡海说:“我们不但面向基层,还努力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演出,多条腿走路。”剧团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希望做一家三代都可以看的节目,他们拓宽传统川剧体裁,结合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课本剧,让孩子在看木偶戏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保留川剧传统折子戏,留住老年观众。“遗产是先人的,传承是历史的,创新是我们的,发展是必须的,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关在博物馆里面。”胡海说。除了戏剧表演之外,资中县木偶剧团还发展了与木偶剧相关的周边文创产品,把一些地方历史文化人物做成30到40厘米的小木偶,深受观众的喜爱。
  桐庐县越剧传习中心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自媒体开设网络剧场,精选桐庐梅花奖得主、桐庐优秀越剧演员的优秀作品,播放《春江月》《桐江雨》《春江奇缘》《白云源》等经典剧目,累计阅读点击量数十万次。建德市婺剧团尝试推广系列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出婺剧红色“三部曲”,先后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推出10多期作品,通过各种形式推广地方戏,提高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江西鄱阳县赣剧团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提出“赣剧不老、与你同春”的口号,推广当地的赣剧饶河戏,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戏迷,甚至有不少省外的江西籍人士,关注的粉丝近10万。
  据《2022抖音戏曲直播数据报告》,抖音平台已有231种戏曲开通直播,过去一年开播超80万场,累计看播人次25亿。长沙花鼓戏进驻抖音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即获575万观看人次,7万多条评论;粉丝从2000上涨至4万,上涨了18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胡一峰指出:“直播、云演出等的兴起,使‘基层’百姓欣赏到了原先在基层看不到的演出,他们的欣赏口味、审美趣味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因行政区划导致的文化供给差异越来越小,‘倒逼’基层院团提供更优质和更多样的演出。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院团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提出了新挑战。”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文艺创作和欣赏无法忽视的“关键词”。考察基层院团的发展,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因素。胡一峰说:“各类直播、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为基层院团搭建了‘新舞台’,改变了其发展生态。这个‘新舞台’就在每个人的手机里,随身携带,随时欣赏,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基层院团的‘基层’限制,为其抵达受众提供了高速路、直通车。”
  在新的一年,很多基层院团都添置了新的设备、器材和服装,演员们也练好“内功”,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正重新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演出市场。它们秉持着守正创新的初心,努力破局,化挑战为发展契机,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和多样的文化作品。
  (本报记者 李晋荣 谢云开)
  光明日报
  【编辑:刘越】
  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