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的三扇窗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1-12   
  许  莹
  2022年下半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七届文华奖、第三十三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第三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三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相继揭晓。这些奖项中,无论是对精品力作的致敬,还是对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表彰,都以一种向上攀登的勇毅身姿,向文艺创作高峰迈进,对文艺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这一更高要求,是由解决“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转向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的要求,是由注重文艺创作速度、数量、规模转向注重文艺创作质量、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好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思想的穿透力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李渔看来,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的作品,“传非文字之传,一念之正气使传也。”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尤需对这一“传世”的内生动力进行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仅以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为例,在戏剧舞台上,有话剧《深海》中隐姓埋名数十载,白手起家、百折不挠、殚精竭虑打造国之重器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芭蕾舞剧《铁人》中无私忘我、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王进喜;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中坚守理想与信念的革命先烈杨开慧;在银幕荧屏上,有电影《守岛人》中坚守开山岛32年、把一生献给祖国海防事业的王继才夫妇,也有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一百年前不懈追求真理与理想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与热血青年;在作家笔下,有《中国北斗》中打破技术垄断、勇攀科技高峰的北斗人,也有《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中以袁隆平、吴明珠、郭三堆、李登海、程相文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这些作品所意欲表现的对象都将“小我”融入“大我”,使得其与“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欢,并视之为大世界”的作品形成绝然不同的品格。它们没有将文艺视为娱乐、消遣的对象,而是自觉承担起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任务,书写和记录了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了信仰之美与崇高之美,从而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审美的洞察力
  审美的洞察力,要求文艺工作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它同那种从客体上强调事物的固有属性而忽视其价值属性、在主体上强调人的认识而忽视人的情感意志的“机械反映论”全然不同,具有较高审美洞察力的文艺工作者总能兼顾事物的固有属性、价值属性、人的认识和情感意志,从而完成现实生活进入审美反映的各个阶段,亦如郑板桥“三竹说”中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巧妙转换。卓尔不群的审美洞察力使得审美对象有了进一步升华,亦如话剧《路遥》结尾,路遥化身“纤夫”在文字汇成的“黄河”中不断攀爬,这一意象饱含着创作者对于路遥精神的深刻理解,正如该剧编剧唐栋所言:“活着,像牛一样劳动,倒下,像土地一样奉献;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同样,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同名电视剧《人世间》,剧中平凡人点滴生活中的真善美给观众带去持续的心灵震撼,主创更由现实生活的种种表象努力探寻着中华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的根本原因——是家让每个生命不再孤立而同其他生命发生情感关联,也是家让中华民族有了无人能及的强劲凝聚力。改编自罗宏长篇小说《骡子和金子》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由偶然揭示了历史必然,一个为了兑现诺言、只身携带五十根金条追赶红军队伍的年轻人骡子在舞台上完成了个体心灵的成长与信仰的确认,让“人民即江山”的主旋律更加高昂……“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自然生活既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需要一颗洞察美的心灵。启发民众发现美、认识美、崇尚美,是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形式的创造力
  形式的创造力,是文艺创作百舸争流、千帆竞技的衡量标准之一,也为文艺创作推陈出新、突破自我提供了可行路径。现实生活中,一些影视作品大量复制翻拍、克隆抄袭,甚至连镜头组合、人物出场顺序都与原版一模一样;一些戏剧作品形式单一老套、陈词滥调、缺乏创新意识,面对历史的检验早早败下阵来,往往是排得出来留不下来,演过几场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与内容相自洽的形式创新,有追求的文艺家,从来不会“嚼别人嚼过的馍”:同样是反映进京赶考的宏大题材,话剧《香山之夜》充分利用舞台假定性,通过身处“同时不同地”的毛泽东、蒋介石二人的灵魂对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阐明了人心向背是决定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舞台上的王斑与方旭二人不仅需要随时“跳入”“跳出”,在历史人物、演员自身、历史叙述者三种角色之间完成转换,也要兼顾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切换,还要通过大篇幅台词完成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提纲挈领的梳理,更要真正走入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内心;同样是对国宝文物的抒怀畅想,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用活泼生动的文案与巧妙的构思,赋予沉寂千年的国宝以生命;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精心设计舞台置景与人员调度,创造了“天旋三圈,地转四圈,上下左右皆可以移动”的全新舞美效果,还原了书画展卷的传统方式;舞剧《五星出东方》更是将各式各样的舞段融入其中,婀娜多姿的“灯舞”、端庄大气的“锦绣舞”、动感活力的“集市舞”等大大激活了观众对边疆考古的想象,将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巧妙托出……
  今天,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受众心理所需、借助科技发展成果,在文艺作品的形式创造上下足功夫:河南卫视继《唐宫夜宴》《纸扇书生》之后,在《端午奇妙游》中借助水下摄影拍出距今1600多年历史的水下飞天;“95后”戏曲人李政宽的新编戏曲音乐《武家坡2021》被相继演唱过多个版本,并在互联网一炮而红,流行音乐外壳下包裹的是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生生不息……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文艺工作者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从而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