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艺术创作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12-20   

  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艺术创作出彩、出新、出亮点的一年。一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题主线,推动艺术创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让创作热情充分释放、创作灵感竞相迸发、创作成果不断涌流。”12月18日,2021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艺术创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直属艺术单位、地方文化和旅游厅(局)的部分代表作交流发言。一份份“成绩单”展示着一年来的喜人收获及对新一年艺术创作工作的期许。
  (本版由本报记者 刘源隆  薛 帅 整理)

  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同心同向同力办好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近年来,北京市依托首都丰厚资源,紧紧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工作框架,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树品牌、育人才,为办好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奠定坚实基础。3年来,相继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赛事活动。今年,为做好建党百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 演出服务保障,北京市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了2000余人的团队,为近万名演职人员和主创团队提供住宿、餐饮、安保、 交通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完善了部门统筹协调机制,锻炼了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为大型活动举办积累了丰富经验。
  统筹抓好创作规划和策划选题,市属14家文艺院团平均每年推出新创大型剧目、经典复排剧目均在30部以上。连续3届摘取中国艺术节舞台艺术最高奖项——文华大奖,推出评剧《母亲》、舞剧《天路》、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一批精品剧目。京剧《李大钊》、 话剧《香山之夜》、舞剧《五星出东方》等6部作品入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依托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聚焦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加大扶持力度,6年来累计资助项目650个,资助资金6.56亿元。建设北京剧目排练中心,面向来京各类文艺院团提供低价高质的专业排练服务,累计接待655家文艺团体969个排练剧目,在1035个剧场成功上演,被誉为“戏剧界的横店”。以扶持演出环节为切入点,建立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搭建文艺院团、演出场所和观众三方受益的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推出617台剧目、演出1086场。
  举办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以线上演播和线下演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了27个省区市41个表演团体的37台剧目。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戏曲文化周,突出“园林中的戏曲、戏曲中的园林”活动特色,今年活动吸引游客约8万人次,全网全媒传播量超8600万。不断提升“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春苗行动”优秀少儿剧目展演等活动的品牌影响力。
  明a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艺术节作为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将充分展示我国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成就,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京津冀三地将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下,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秉承“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办节原则,统筹推进、加强合作、周密筹备、形成合力,打造一场弘扬时代风采、展现地域特色、植根人民群众、推动文旅融合的艺术盛会。
  (节选自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发言)江苏:以“百年百部”推动舞台艺术创作“高处再攀高”
  2020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运用优秀舞台艺术讲好党的百年奋斗故事,组织实施“百年百部”工程,有力促进了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江苏省抓住这个重要契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着力推动舞台艺术创作“高处再攀高”,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等12部作品成功入选“百年百部”工程。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四个讴歌”的时代要求,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推动舞台艺术精品力作充分涌现。
  坚持全过程把控指导、全方位协调推进,不断提升舞台艺术创作组织化程度。抓好创作源头工程,设立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创设江苏省文艺创作题材库、紫金戏剧文学奖。常态化组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立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建立文艺精品创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艺术创作“绳往一处拧、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加强整体规划,强化政策引导,有系统、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主题创作。2020年以来,江苏省先后推出话剧《鸽子》《因为有你》、昆剧《眷江城》、淮剧《谷家大事》等抗疫题材作品,淮剧《首乌花开》《村里来了花喜鹊》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题材作品。特别是围绕建党百年,重点创作推出昆剧《瞿秋白》、锡剧《烛光在前》、苏剧《太湖人家》、扬剧《阿莲渡江》等一批革命历史题材优秀作品,以此激发人们的爱党之情、报国之志、感恩之心。
  好戏是磨出来的。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对重点作品给予持续关注、滚动资助,以“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和“高原出高峰”的追求,组织加工打磨、精雕细琢。今年,还遴选包括“百年百部”工程入选作品在内的51部大型剧目、20个小型节目进行再创作、再提升,努力推出具有江苏特色、国家水准和中国气派的经典之作。
  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性赋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优秀作品,不仅需要广大艺术工作者付出艰辛劳动,也需要各级政府创新工作机制,为舞台艺术创作提供鼎力支持和持续动力。
  营造良好生态,全方位滋养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近年来,江苏省把充分尊重艺术家、充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充分尊重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作为最重要的创作生态来打造,在深化院团改革、加强艺术评论、强化传播推广、推动文旅融合上持续发力,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提供肥沃土壤和坚实基础。
  (节选自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书面交流材料)山东:深化改革,推动艺术创作“拓高原”“攀高峰”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文艺演出艺术展示了建党百年光辉历程,主题鲜明、构思精巧、呈现完美、高潮迭起,是一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的艺术盛典。山东省非常荣幸承担了两项任务:一是选派1073人参加节目排演,二是制作文艺演出大型道具。
  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扶持、打造精品,锻造了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队伍,各级文艺院团创作演出蔚成风气,全省形成“争着创、比着干、抢着演”的浓厚氛围。
  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在薪酬分配、人才招引、绩效考评、市场营销和艺术创作五个方面改革创新内部管理,构建富有活力的管理运行新机制。通过改革,改出了干劲、改出了效益,近5年来,全省文艺单位累计新创作大型剧目300余部、小型作品1000余件,作品质量大幅提升;演出热情空前高涨,全省近20家高标准现代化剧场年演出2万余场。
  在全国率先实施“戏曲名家工作室”制度,通过老艺术家以师带徒、回团传艺、讲学辅导等多种方式培养艺术骨干人才。大胆重用优秀年轻干部,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开展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项目扶持计划,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合作举办戏曲音乐创作、表演、编剧等20多个培训班。
  近年来,累计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1000余次,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公益演出近40万场次。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时间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精准选题策划,新创排、复排了一批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大型剧目。近5年来,全省260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扶持,每年20余部剧目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创作扶持或入选全国性展演。
  经过多年努力,山东省文艺创作不仅呈现出优秀作品的“高原”,更进一步出现文艺精品的“高峰”,涌现出民族歌剧《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吕剧《大河开凌》、杂技剧《铁道英雄》、话剧《孔子》等一批精品力作,先后收获2个“五个一工程”奖、1个文华大奖、1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入选剧目、2个群星奖等重量级文艺奖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山东省文旅战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山东贡献。
  (节选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发言)

  广西:务实求新,扎实推进“广西有戏”品牌建设
  2021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对标对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着眼于打造“广西有戏”品牌,以务实的改革措施提升艺术生产能力。
  2021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广西结合实际,对改革任务进行了逐项细化,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建立健全了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落实,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教育、住建、科技、国资等部门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截至2021年12月,广西14个市已有11个市完成或报审当地的《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方案》。
  集中人、财、物资源,重点对广西戏剧院、广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区直院团的艺术创作生产给予倾斜扶持,推出了彩调剧《新刘三姐》、壮剧《苍梧之约》、音乐剧《血色湘江》、杂技剧《英雄虎胆》、木偶剧《鸡毛信》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为全区艺术生产树立了标杆。
  在剧本创作环节,实施优秀剧本扶持计划,对有潜质的剧本进行重点扶持。在剧目生产环节,实行艺术委员会论证机制,把好剧目投排关。2021年,共组织对全区25个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复排的15个舞台艺术精品和72个小型作品进行论证指导。在剧场建设方面,在自治区层面着力协调推动广西民族剧场项目建设,有望于2022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桂林市将剧场建设纳入老城疏解提升重点项目,新建了漓江歌剧院、修缮了广西省立艺术馆,推动“一团一场”迈出实质性步伐。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工作主题,举办了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等系列活动,共演出了70台广西新创、复排的优秀大型剧目,305个小戏小品、音乐舞蹈和杂技作品,在全区19个市、县(区)演出150余场,现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广西将着力实施“广西有戏”品牌战略。正着手制订推进“广西有戏”品牌建设行动计划,研究落实扶持剧本、剧目、演出、推介、评论以及人才培养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夯实工作抓手,努力把“广西有戏”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IP,引领广西艺术创作生产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广西力量。
  (节选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班华勤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 激浊扬清,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
  202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大力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营造良好评论生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的工作要求,围绕理论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开展了大量工作。
  召开“文艺批评的现状与对策”“如何在新时期开展建设性的文艺评论”“批评的历史意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等系列座谈会,探讨文艺评论面临的问题、责任与担当、如何发挥批评的作用等,取得重大收获、引发积极反响。
  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将“文艺评论理论与方法研究”列入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文艺评论成果,支持“青年文艺论坛”等系列论坛和评论活动。完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文艺评论在科研考核中的权重。
  依托学科优势,将文艺评论作为研究部门的“规定动作”和年度重点,围绕当下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活动等,以多种形式(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探讨。
  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下集中力量做好重点工作。承担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评论组织工作,协调联络老中青文艺评论家撰写评论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和平台刊发评论50余篇。组织专家研讨会,完成了评论文集的选稿及编辑工作,近日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加强演出和评论的及时有效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发挥院属14家期刊平台的作用,开辟特色文艺评论专栏,组织专家针对热点、现象、问题撰写深度评论。整合院内外人才资源,组建相对稳定的多层次、高素质文艺评论作者群,形成作者方阵和专家库。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进评论工作。与今日头条等深度合作,开展文艺评论短视频的策划、制作、推广运营工作,探索权威性、专业性与传播性兼具的文艺评论方式。
  通过研究生教育和举办“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加强人才培养。研究生院开设“文艺批评理论与方法”“艺术批评”“文学理论批评史”“戏剧批评”等基础理论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引导,鼓励研究生针对文艺现象、文艺作品进行评论,重点发掘和培养一批有潜质的青年评论人才。
  为了积极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培土灌溉、纠偏扶正、激浊扬清,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评论对创作的引领作用,二是推进文艺评论平台建设,三是完善文艺评论的体制机制。
  中国艺术研究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关注日益繁荣的文艺现象,认真做好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积极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为总书记所要求的“不断扩大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供给”“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做出新的贡献。
  (节选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喻剑南发言)

  中国国家话剧院: 守正创新,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文艺演出中,中国国家话剧院抽调8个部门、40余名演职人员,承担了戏剧演出和即时拍摄工作,圆满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交办的国家级重大演出任务,以文艺工作者的赤诚之心,向建党百年致敬。
  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开展创排工作,全年新创剧目6部。创排以反映新时代公安干警工作生活为题材的原创话剧《英雄时代》、根据叶永烈同名纪实文学改编的《红色的起点》、为“十一”国庆节打造的原创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完成文化和旅游部交办的“百年百部”创作工程,成功复排原总政话剧团《兵者·国之大事》。目前,两部新剧《战事·书写》《1941,收到请回答》正在创排中。
  在6部新创话剧的基础上,结合剧院优秀红色经典剧目《谷文昌》和《三湾,那一夜》构成了“红色演出季”,献礼党的百年华诞。另外,剧院根据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进行改编、融合,推出话剧《恋爱吧!契诃夫》。剧院继续深化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在央视一套推出《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得到了高度肯定。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工作部署,结合剧院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以正风肃纪、廓清风险隐患为出发点,在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的通知》当天组织召开全院演员大会,传达文化和旅游部工作要求和指示精神,部署剧院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工作。
  二是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和“饭圈”乱象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等相关要求,成立综合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工作。
  三是制定《中国国家话剧院演职人员管理规定》,以制度为准绳,强化演职人员管理。如拒不接受工作任务,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严重者可解除聘用合同;演职人员参加院外艺术创作及话剧创作,需按程序报送剧院审批。
  四是撰写《致演职人员的一封信》,以书面调研、集体座谈、个别约谈等方式,对全体演职人员进行全面统计。剧院用坚决有力的实际行动,加强文艺阵地管理,彰显国家院团的责任和担当。
  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国家话剧院将秉承建院初心,推出大型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并推出电影《直播开国大典》,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不断推出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节选自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 服务人民,做好新时代美术创作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5点希望。这是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起点上,嘱托新时代艺术家应该怎样做,才能创作出更符合人民需求、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是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将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引向更深层面,开启了人民文艺发展的新纪元。
  面对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创作,要对中国美术的历史脉络、时代元素、本体发展规律等作更加深入、系统、实事求是而又充分的梳理和研究,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落到实处、深处仍是长期的任务。面对新时代人民的新期待、传播方式的新变化和国际传播的新需求,必须跟上时代,以“中国精神”建构新时代中国美术之道,以“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作为总的方法论,遵循文艺发展规律,解决文艺创作中的新问题,回应人民关切,满足人民对文艺作品的新期待。
  作为新时代艺术家,以人民为中心,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弘扬中国精神,锐意创新;要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要德艺双馨,笃定志向,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的大美境界。
  作为美术创研单位,中国国家画院承载着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光荣使命,承载着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优秀作品的生产任务,承载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责任。必须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明确发展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新发展蓝图。把“国家”二字体现在创研活动和人才培养上。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围绕文化和旅游部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开展各项创作研究工作。抓准、发挥好自身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着力解决美术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美术创作研究的质量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美育,进而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等。
  笔墨当随时代。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以创作为中心工作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始终高擎“为人民”的旗帜,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明德修身、自强不息,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楷模,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向美术的高峰迈进。
  (节选自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发言)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