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向高峰挺进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05-25   

——谈“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的艺术品格

  何玉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陆续推出。这对于舞台艺术精品来说是一次集体展示的机会,也是对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中,带给我们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的首先是一批具有崇高革命情怀、深刻思想内容和精湛艺术审美价值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目。
  这些作品以曲折感人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在战争年代的艰难岁月中,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奋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走向辉煌新时代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话剧《谁主沉浮》是一部以政论体的形式描写我党“一大”的作品,该剧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博大的胸怀和对中国革命充满信心的志向。剧作构思精巧、视角独特、语言生动,以片段和跳跃的形式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审美意蕴。
  歌剧《英雄》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与丈夫何孟雄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对英雄夫妻的光辉形象。他们坚持革命理想、忠诚于党,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将人生定格在青春岁月里。
  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表现赣南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苏区父老乡亲毅然将儿女送上战场的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中央苏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该剧讲述了母亲与8个儿子参军上战场的故事,写出了母子情、革命情,既有弹雨纷飞的战场描写,也有柔肠寸断的伦常诉说,真实、生动、感人。有着同样母子情怀的作品还有歌剧《松毛岭之恋》,剧作是以红军长征前,闽西最后一次大战役——松毛岭战役为背景,通过一位普通老区妇女一生坚守的真实故事,再现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折射出人民对共产党的执着信念和对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
  评剧《母亲》描写抗战时期,母亲义无反顾地送4个儿子参军,丈夫憨憨老汉牺牲在为子弟兵送粮的路上。抗战胜利了,母亲满含热泪深情呼唤,她呼唤亲人、呼唤和平与安宁。
  歌剧《长征》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从瑞金出发为开始,在长征途中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迎来新的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会宁胜利会师等场景,以史诗的气魄绘就红军长征的壮阔画卷,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剧中所表现出来的军民情、战友情、夫妻情、家国情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同时体现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京剧《红灯记》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这是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题材剧作,激励了无数人的革命意志。它在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为戏曲现代戏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杨靖宇是一位战斗在东北白山黑水之中的抗日英雄。京剧《杨靖宇》正是讲述了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长白山一带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讴歌了杨靖宇将军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粤剧《山乡风云》描写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向我根据地大举进攻,由女队长刘琴率领的一支游击队突出重围,到达广东五邑地区的桃园堡,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最后里应外合消灭敌人,解放桃园堡的故事。该剧在内容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上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对于继承粤剧的优秀传统、改革创新粤剧的表现手段,起到了示范作用。
  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京剧《党的女儿》,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舞剧《红色娘子军》等在观众中享有盛名的作品无不体现了中华好儿女的英雄气魄。1945年,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是熠熠生辉的舞台艺术瑰宝。交响合唱《长征组歌》被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巅峰之作,是一部盛世高歌的和谐曲、幸福歌。
  戏曲由于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艺术形式成熟,其精品之作是舞台艺术中当之无愧的数量多、品质高的“大户”,尤其是经典传统戏显示了卓越的艺术价值。
  昆曲《十五贯》在当代中国戏曲史上有着“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历史价值,其不仅是古典精品也是传统戏曲当代改编的典范。《天仙配》《女驸马》这两部作品都是黄梅戏传统经典剧目。这两部作品的经典之处除了故事的传奇之外,两剧的经典唱段脍炙人口,十分普及,因此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戏剧作品。高甲戏《连升三级》、河北梆子《宝莲灯》、京剧《秦香莲》、吉剧《桃李梅》、黔剧《奢香夫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京剧《杨门女将》等,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是新中国成立后戏曲整理改编作品中的精品之作,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这些剧目蕴含着中国戏曲的本质特点与审美特征,在唱念做打等各方面蕴含着戏曲精湛的技艺,至今仍有学习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20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京剧《徐九经升官记》搬上舞台,展示了一个“体歪心正”好官的心路历程与为官之道。该剧的创作演出以出奇制胜的表现内容,正、歪互换的人物形象和心灵塑造,带给戏曲界全新的创作观念。这个时期还创作演出了京剧《画龙点睛》,该剧塑造了马周“不逐蝇利不担心”,心怀天下、一心为民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和以张四娘为代表的民间侠义的人格力量。京剧《大漠苏武》描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十九载,受尽磨难,终于回到长安。该剧表现了苏武在亲人离舍、身处悲惨境遇,仍大义凛然、不辱使命的大丈夫气节。晋剧《傅山进京》表现了傅山刚直不阿的性格特征和古代知识分子的学者风范。越剧《五女拜寿》、豫剧《程婴救孤》、川剧《巴山秀才》等新编历史剧和新编古代故事剧都代表了这个时期传统剧目创作的较高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为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出现了一大批戏曲现代戏。戏曲现代戏是自辛亥革命以来戏曲艺术出现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以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和艺术手法,表现现当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百年来,戏曲现代戏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逐步积累了创作经验,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中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其中的部分作品。1958年,豫剧《朝阳沟》搬上舞台,剧作塑造了拴宝等一批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农民形象,他们身上洋溢着崭新的生活气息,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提出了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世纪命题。该剧故事情节完整、戏剧结构紧凑、语言生动、唱词优美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被认为是戏曲现代戏里程碑式的作品。京剧《奇袭白虎团》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出奇制胜,歼灭伪军白虎团的事迹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演员运用京剧武戏中翻腾跌扑的程式和技巧,完成了多种高难度动作,一代代京剧人薪火接力,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又创造了新程式,是戏曲现代戏按照戏曲艺术规律创作的经典之作。
  走进新世纪,戏曲现代戏创作更加活跃,题材更加广泛,在形式上的探索也更加多样化。湘剧《李贞还乡》展现上世纪50年代,李贞回家乡湖南浏阳看望乡亲,见到了久别的战友以及当年自己作为童养媳时的前夫古老三而产生的一幕幕回忆。剧作没有宏大的叙事,而是以对人的关怀,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的戎马人生和心路历程。湘剧高腔的雄浑大气、唱腔的酣畅淋漓,令无数观者为之动容。花鼓戏《老表轶事》在表现共产党人不徇私情、执政为民品格的同时,将剧中的人物聚焦于周围的街坊身上,这在表现毛泽东题材的作品中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品力作。豫剧《焦裕禄》写出了上世纪60年代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所表现的为民、无私的生动形象。“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的河北梆子《李保国》,表现主人公的无私奉献和为他人无怨无悔精神境界的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展现西部风情与人物命运的秦腔《花儿声声》,讴歌民族情怀、发挥戏曲艺术魅力、反映中华儿女美好心灵的评剧《红高粱》以及把西洋的歌队、钢琴伴奏和秦腔、信天游、花儿等元素融合,以表现土地革命时期宁夏盐池一带农民闹革命的坎坷经历和悲欢爱情,表现民众争取幸福生活的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等,这些作品都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韵味和艺术品格,是当之无愧的精品之作。
  这些剧目在复排过程中,有两大特点特别值得关注。第一,就是很多优秀剧目包括《秦香莲》《桃李梅》《山乡风云》《朝阳沟》《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都起用了新一代的年轻演员,他们在更大的舞台得到了历练。经典剧目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是通过一代代演员的传习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第二,这些剧目在复排过程中,在舞美、灯光、舞台调度等诸多方面更加向戏曲艺术的本体靠近。演员的唱、念、做、舞也尽可能地在戏曲的轨道上运行。这一点在现代戏的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从20世纪50年代的豫剧《朝阳沟》、粤剧《山乡风云》一直到新时期以来创作的京剧《杨靖宇》、秦腔《花儿声声》、花鼓戏《老表轶事》、湘剧《李贞还乡》、评剧《红高粱》等等,都在戏曲化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京剧《奇袭白虎团》本来是八大样板戏之一,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不过,山东京剧院复排《奇袭白虎团》确立的目标就是“复排而不是复制,要经典再现又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对剧本进行修改梳理,修改和重新编排了部分场次,并增加了现代舞台科技的运用,乐队建制也做了部分调整。
  儿童剧是舞台剧中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符合儿童心理和审美需求的戏剧样式,在舞台演出中儿童剧是不可或缺的。
  复排传统精品中的儿童剧《马兰花》陪伴了几代儿童的成长,鼓励孩子们要像马兰花那样,风吹雨打都不怕,努力学习与生活。儿童剧《报童》生动而真实地塑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独特经历、独特性格的少年形象。儿童剧《宝贝儿》讲述了一个关于关爱他人、勇于付出的故事。皮影戏《人鱼姑娘》、木偶戏《火焰山》既是儿童喜爱的戏剧形式,也是这些年来在艺术上做了大胆创新的好作品。
  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受到观众喜爱的话剧作品,它们是《茶馆》《地质师》《商鞅》《此心光明》《兵者,国之大事》《雨花台》《闽宁镇移民之歌》《谷文昌》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还包括少数民族戏剧作品和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如藏戏《文成公主》、白剧《望夫云》、藏戏《意卓拉姆》和陇剧《官娥情歌》等。
  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中,有一个十分醒目的戏剧现象,这就是近年来歌剧、舞剧、音乐剧创作热潮的涌现,除上面提到的作品外,还有歌剧《张骞》《马可·波罗》《马向阳下乡记》《小二黑结婚》《玛纳斯》《苍原》《呦呦鹿鸣》《命运》《党的女儿》、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交响乐《红旗颂》、交响合唱《黄河大合唱》、舞剧《阿诗玛》《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天蝉地傩》《戈壁青春》《杜甫》《沙湾往事》《沉沉的厝里情》、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鹤魂》、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歌舞剧《情暖天山》、舞蹈诗剧《黎族家园》等。
  总之,这些题材好、形式独特、艺术起点高的作品,经过复排,一定更上层楼,带给观众崭新的审美愉悦。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