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创造力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03-0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文化与科技等行业融合趋势凸显、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新时期,以体系化全面解决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需求,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今年全国两会上,诸多代表、委员共议国是的同时,结合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工作,聚焦“新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建言献策。

 “文旅+科技”是武汉光谷新区的特色之处,这里是中国首个国家高新区。


汤显祖戏剧节已成为中国戏曲界的品牌活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文旅+科技”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于2020年4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聚焦到文化产业领域,不断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江西的文化传播、景区推广等带来了全新便捷的方式与途径,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江西省各地积极借助科技,采取网站、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提供优质移动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享受到许多精神食粮。同时,一些景区景点利用互联网、AI、VR等新技术,推出许多网络虚拟景点,使广大游客坐在家中就能饱览江西好风光。这些新变化、新事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朱虹认为,江西应积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抓住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落户江西这个历史机遇,积极支持和引导VR/AR、5G、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江西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大力开发建设一批指尖博物馆、线上研学、动景穿越、手游直播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赣鄱文化特色的原创IP,强化IP的开发和转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数字企业。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航天科技、5G、高速交通等科技创新和新基建投资的兴起与发展,以旅游数字化平台发展为推手,构建现代旅游产业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的共识。技术的创新发展,令‘旅游+’拥有无限可能。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有关细化政策,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指导、落地指导,助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吴国平表示。
  持续深化改革,激活产业创新活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并加快推进现代化文化经济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文化企业的持续深入改革创新,同时,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通过改革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也是新的尝试。
  “作为湖南民间特色工艺,湘绣是湖南的文化名片,‘十四五’期间,湘绣要创新进取,必须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俘获‘绣粉’,传承湖湘文化基因,展现新时代湖南风采。”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生产部主任成新湘认为,作为农业文明的产品,湘绣生产规模小而散,以技能密集型为主,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湘绣企业需要紧跟企业深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体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积极性、激发活力、创新湘绣产品与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支持。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升级发展,目前的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新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些实际需求,旅游企业普遍难获得持续的融资途径。基于此,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提出了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为旅游产业赋能的建议。他提出要加大支持力度,适当放宽上市条件,提高旅游企业上市比例;进一步推动旅游资产证券化,增强旅游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创新支持模式,打破旅游企业的融资壁垒,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总而言之,新经济时代的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改革,以加强对旅游产业的适用性,通过金融改革创新,赋能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旅游业对我国的经济内循环做出新贡献。”朱鼎健表示。
  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加强文化品牌建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数字文化产业站在了机遇风口上,同时,庞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被释放出来,并渗透到各文化领域,直接关系大众日常生活。在这种发展趋势和背景下,培育大众数字化的文化消费习惯、完成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成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意味着推进文化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生产、流通、消费生态体系建设。目前从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的建设发展实践经验来看,这既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强有力尝试,也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践行彰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郑晓幸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刘忠斌认为随着各类数字化技术不断应用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反过来,消费作为需求侧的驱动力,又助推文化产业数字化不断完善,催生催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就如何把握消费需求变化、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刘忠斌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让数字内容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需求。网络文娱市场规模正在超越传统娱乐市场,成为文娱市场的主体。文化消费中数字内容占比越来越重。二是利用文化消费的互动需求凸显社交属性。文化消费的社交属性和社群特征,可以借数字化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互联网文化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定位不同偏好的用户群体,实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投放,推动文化内容创作向精细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促成供需两侧的良性互动。三是充分挖掘场景式文化消费需求。如今,文旅融合过程中的场景式消费越来越受关注。“体验”逐渐成为当前文化消费关键词。场景式消费凸显了消费者希望获得的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文化产品,而是更有故事和情感附加值、全身心、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是根本。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在于“量”的增长,更应注重“质”的提高,最大的挑战在于形成产品结构布局合理、产业链完备的产业体系,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求。由于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大多时间不长,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不少行业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现代文化品牌打造一直是短板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提出了塑造东方戏剧品牌——“汤显祖”的建议,他认为应该转变“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对标西方莎士比亚的品牌成功,借助数字科技,让“中国戏曲品牌·汤显祖”实现标识化、统一化,全世界人民即便宅在家中也可欣赏,中华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未来,运用3D人像复原技术还原汤显祖,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导赏首讲,成功塑造东方的戏剧品牌。通过搭建汤显祖大剧院、组织“汤显祖·东西文化戏剧”线上演出季(展览周)、加强“汤莎对话”对外系列交流等载体形式,真正实现这一品牌国内叫得响、海外传得开。
   (本版统稿:张婧,文字采写:程佳、于帆、李琤、卢旭、李荣坤,制图:张海宁。)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