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节目看不够!”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01-11   

——黑龙江省杜蒙县蒙古族歌舞团60年文化惠民故事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采访整理
  这一阵子,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杜蒙县”)蒙古族歌舞团的演职人员,一边紧张地创作杜蒙县农民春晚,一边以文艺小分队的形式到乡镇村屯、社区广场进行文化惠民演出。
  杜蒙县今年虽然雪大、天气寒冷,还需要进行疫情防控,但歌舞团的演出一直没停过。
  记者了解到,歌舞团至今已成立整整60年。60年来,歌舞团由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从当初的文工团发展到现在的蒙古族歌舞团,节目种类也由当初的戏曲和曲艺等几个简单种类发展到现在的蒙古族歌舞、长调、呼麦、四胡、马头琴等30多个种类;60年来,歌舞团行程50多万公里,演出上万场次,脚步踏遍杜蒙县的乡镇村屯、山山水水,把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60年来,歌舞团培养了上百名优秀人才,先后获得了上千项国家、省、市、县级大奖,在服务基层的同时,打出了杜蒙县的文化影响力。
  60年当中,歌舞团的演员们用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悠扬的蒙古族长调、低沉的四胡,在文化惠民的路上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歌舞团的演员在路边换演出服装


送演出入户

到敬老院演出

歌舞团送戏下乡慰问演出

  团长特木热:
  坐着拖拉机去演出
  我1985年来到歌舞团,担任声乐演员。歌舞团分演出一队和二队,一队是民族队,二队是汉族队。那时候,我所在的民族队有13位演员,主要是到全县几十个蒙古族村屯进行演出。农闲季节,演员们坐着四轮拖拉机挨个村屯走,到村委会门前、学校操场、乡村路边,找一个干净点的地方,划一个圈就是舞台,然后演出开始。村民们一听说歌舞团来了,撂下手里的活计就来看演出,他们还把自己家的录音机拿出来,放在演员的面前录音。随着马头琴、四胡、蒙古长调、民歌等各种节目不断上演,观众的热情不断高涨,慢慢往前移动,演到最后,常常出现演员和观众距离不足一米的情景。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来不及卸妆,直接坐上拖拉机到下一个村接着演,每天至少演两场。遇到下大雪或下大雨,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泥土路经常让拖拉机陷进坑里,如果不小心掉进深坑,演员抬不出来,就得请附近村屯的大马力拖拉机来拽,既遭罪又耽误行程。因此,演员们下去演出,最担心的就是拖拉机出毛病。
  记得1987年4月28日,我们民族队在胡吉吐莫镇布木格村演出后夜宿该地,准备第二天去别的村,可是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不但把门、窗堵住,道路也封住了,拖拉机没法开。民族队的演员们也不闲着,索性到老百姓家里演,村民坐在炕上看,演员们在地上唱歌、跳舞、弹琴,窗外冷、屋内热,人越聚越多,节目越演越火,这一演就是3天。
  那时候演员特别有激情,每个人都会好几种文艺技能,只要村民爱看我们就演。有一次,拖拉机路过一个村,被当地一位村民拦住,说有一位常年卧床的五保户老人特别想看节目,于是,四轮车开进了老人的家。躺在炕上的老人很激动,看到在别的村刚演出完的舞蹈演员浑身是土,马上叫舞蹈演员过去仔细拍打。演员们也特别感动,纷纷落泪。大家为老人表演了舞蹈、民歌、长调等节目,老人开心地说:“你们心好,你们的节目看不够,谢谢你们!”
  演奏员徐振宇:
  每场演出都必须做好准备
  作为一专多能的演奏员,我现在每次演出前都会多备上一把四胡或马头琴。
  所有演员演出前,都要对服装、灯光、音响等各方面进行仔细检查,对乐器的检查尤其细致——为自己、为观众,也为歌舞团的声誉。这是有经验教训的。
  2017年,歌舞团应邀到大庆油田进行慰问演出。在人山人海的大庆油田铁人广场,歌曲、小品、相声、舞蹈等一个个节目有序进行。这场演出是大庆市抽调各市县区精品节目的集中汇演,所以每个节目都特别精彩。随着报幕员报出“请欣赏来自杜蒙县民族歌舞团表演的8人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时,早已憋足了劲的演奏员们阔步走上舞台,激情满怀地为观众进行表演。演到高潮,在一个技巧转换时,拉得起劲的演员包洪生因为太兴奋、太投入,用力过大,木质的琴弓一下断了。当时包洪生懵了,侧过脸来看我,我的大脑混乱了几秒钟,马上把自己的琴弓递给他。他继续表演,我只能用手扣动琴弦、拍打琴鼓,配合大家演出。
  从那以后,我每次演出前都要多配一把马头琴,以备不时之需。而团里也吸取这次事件的教训,制定了演出前准备制度,要求演员们在演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演出成功。
  舞蹈演员包科尔沁夫:
  再大的伤痛也不能耽误演出
  有一年央视举办青歌赛,黑龙江省的一位参赛歌手听说我们歌舞团的蒙古舞跳得棒,便邀请两男两女四人组合为她伴舞。我作为舞蹈演员,在应邀之列。在哈尔滨市排练时,由于歌手演唱的是俄罗斯风格的歌曲,需要配合俄罗斯风格的舞蹈,而俄罗斯舞蹈蹲、起的幅度较大,以前就患有腰间盘突出的我,老毛病犯了,正排练时下身突然没了知觉,工作人员马上把我送到医院。
  这时离青歌赛开始没有几天了,并且票都订好了,不去对不起团里、对不起歌手对我们的信任。于是,在医院经过简单处理后,我一咬牙,又投入到排练中。
  到北京后,导演听说我的腰间盘出了问题,问我还能不能参加比赛。我笑着说:“两男两女的组合不能变成一男两女,既然来了,必须参加。”最后,演出取得了成功。
  像这样的事例在歌舞团还有很多。比如说我团舞蹈演员于海镶,应邀参加2007年广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表演蒙古族摔跤。这可是全国性的活动,于海镶不敢掉以轻心,每天都和搭档进行摔跤练习。有一天,搭档一个不小心,膝盖触到于海镶的鼻梁骨,队员们马上把于海镶护送到医院,经过检查,他的鼻梁骨断裂并且错位,需要马上复位。大夫告诉于海镶会很痛,于海镶说没事。大夫让几名队员按住于海镶,把一根筷子插入他的鼻孔,折腾了好大一会儿,鼻梁终于复位,于海镶也因疼痛而大汗淋漓。3个多月后,于海镶一痊愈,马上投入到演出中。
   (图片由杜蒙县蒙古族歌舞团提供)
  记者手记
  杜蒙县蒙古族歌舞团六十年如一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在传播正能量、树立地域形象、提升当地文明程度等诸多方面起到助推作用。如今,该歌舞团已成为当地一块响当当的文化招牌。团长特木热表示,下一步将利用歌舞团的影响力,在进行文化惠民的同时发展文旅产业,搞好驻场演出、巡回演出,编排更多有特色的节目,助力县域经济建设。
  记者了解到,杜蒙县蒙古族歌舞团成功的基础在于,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人才培养,在请进名师的同时,还送演员到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及各级艺术院团进行深造,使得该团歌曲、舞蹈、器乐等领域精品频出。另外,他们注意将蒙古族民歌、四胡、马头琴、蒙古族长调、呼麦等非遗项目融入演出,积极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他们扎根基层,了解百姓需求,知道百姓喜好,节目接地气,特别受观众欢迎。值得一提的还有他们那种锲而不舍的奉献精神,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都动摇不了他们演好每个节目、服务好老百姓的坚强意志。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