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演播站上提质增效的风口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1-01-07   

  本报记者  罗  群
  2020年疫情形势严峻期间,线下演出受到冲击甚至一度停摆,许多演出团体、场馆“转战”线上,云演播陪伴观众度过艰难岁月,其价值和潜力不断在创作及传播过程中被发掘、认可与强化。就拿前不久上演的北京民族乐团新年音乐会来说,参演演员、B站up主“墨韵随步摇”的个人直播房间就有超过50万名观众同时在线;该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几的新年音乐会的云演播已为乐团官方短视频平台“吸粉”约20万人。
  接下来,随着5G进一步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视频类内容的需求增长,云演播必将大有可为。如何让云演播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观众、服务市场,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
  线上、线下相得益彰
  云演播以互联网赋能演出,通过技术手段为舞台插上翅膀。云演播不是线下演出的替代品,更不是线下演出的对立面,二者连通、互动,构成艺术创作演出的完善生态;同时,传播介质、观演关系、表现形式的改变也反过来影响着内容表达,催促探索艺术创作新的可能性。
  线下演出与云演播可以互动互推,互相助力。2020年6月25日,疫情发生后,全国第一部在剧场复演的歌剧作品《马可·波罗》亮相广州大剧院。基于当时的疫情对观演人数进行限制,线下的限定坐席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短短几分钟,演出票全部售罄。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介绍,为让更多观众看到歌剧《马可·波罗》,广州大剧院专门打造了“云剧院”,并且联合优酷、大麦、爱奇艺,采用5G传输进行线上直播,观众可以通过各平台付费观看流畅、高品质的演出实况。此外,广州大剧院还得到“Insta360影石”的技术支持,与爱奇艺平台联手打造全国首次歌剧VR直播,观众在观看正常多角度高清直播的同时,还可以体验VR直播视角,让线上观演也能有沉浸式体验。
  在此之前,该剧主演、歌剧演员王凯已经通过直播与观众“云见面”,聊聊抗疫生活,唱唱歌,半小时的直播吸引了320多万人次围观。作为广州大剧院在疫情期间策划的新玩法,“云见面”邀请的都是当年即将在广州大剧院演出的艺术家,一来让观众看到艺术家在舞台之外的另一面,二来也为将来的演出做预热,一举两得。线上、线下有机互动,取得了很好效果。
  云演播为线下演出做互补与增量,还体现在经济效益上。2020年上半年,疫情逼停剧场,让许多演出团体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去年3月28日,嘻哈包袱铺班主、相声演员高晓攀第一次出现在直播间里。最终数据显示,“直播小白”高晓攀直播首秀的同时在线人数峰值达122.7万,通过打赏礼物直接带来的经济收益约50万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四台半线下相声商演的回报。云演播在观众容量、经济收益方面的巨大潜力显而易见。

大图为云演播拍摄现场,小图为演奏家在排练。   国家大剧院供图

  改变的不仅是形式
  从线下演出到云演播,演出、包装形式的改变令人瞩目,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又绝不只是形式。
  业界人士指出,对于云演播来说,以一部完整作品、一场完整演出为中心的思路也可以大胆打破,制作更加具有蒙太奇色彩、更加互联网化的内容。譬如,对于京剧《锁麟囊》“朱楼找球”的水袖身段、徽剧《小宴》的翎子功这类观赏性极强的经典片段、绝活儿,不妨展现不同艺术家演绎的版本,以简短篇幅集中展现精彩内容,不仅便于吸引新观众,而且对老戏迷来说,也可以在比较中进一步发现特色。云演播还可借鉴互联网“垂直化”的思维方式,在内容编排上用“以艺术家为中心”取代“以作品为中心”,选取知名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的精彩片段,用精心设计、制作的云演播作品书写艺术家的“个人编年史”。
  对于线下演出,观众只能看到镜框式舞台上发生的事,而镜头是一双千里眼,可以带领观众突破大幕的限制,走进后台,了解演员怎样排练、候场、默戏,怎样在自我与人物之间切换。“这些内容不属于传统演出概念的范畴,却是一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观众关心但很少能够亲见亲闻的部分。”青年学者李远达说,“倘若云演播能够把这部分内容呈现给观众,不仅‘吸粉’,也是对传统演出概念的拓宽。”
  在李远达看来,云演播的内容还可以有更加多样的“玩法”,云演播不妨对互联网的特性加以深挖和发扬,推出的不仅是一场线上演出,而且是一款互联网产品。比如,可以考虑在云演播中开通弹幕功能,请主创一起观看、对话,或者请主创进行导赏、对谈,把线下演出的“演后谈”变成云端的“演时谈”乃至“即演即谈”等;还可以制作与演出内容相关的微信小程序、小游戏,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卡通形象等传播高雅艺术,对于积极参与交流或游戏通关的网友,不妨赠予线下演出门票或作品周边等,这些技术门槛与成本不高、操作性较强、可以有效增强粉丝黏性的办法能够拓宽云演播的受众,并将云端观众与线下观众互相转化。
  云演播以互联网为艺术创作、演出赋能,展现出巨大潜力,引起业界人士思考。“过去我们认为,舞台艺术是一种面对面交流的艺术,必须发生在剧场中,从创意策划到排练、合成、演出,每一个环节都有成规。”中国舞美学会会长曹林说,“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达,舞台艺术的创作、呈现可以有其他方式,文艺界应该以更长远、积极的眼光观照、思考这个问题。”
  云演播需要专门策划包装
  严格说来,直播并不能算是正式演出,云演播的初级形态是录制剧场、舞台演出,“搬运”到线上。这样一来,艺术作品就打破了时空限制,降低了观演成本,惠及了更多观众,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各类、各地的精彩演出。
  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了这样做的弊端。譬如,为演出现场打造出浓厚艺术氛围的灯光设计,有时无法满足录制所需要的充分照明,造成观众无法通过屏幕看清表演;舞台上演员的妆容通过镜头来观看,有时显得太过浓重而美感不足;舞台表演给现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但通过镜头拍摄下来,空间、调度等显得较为单一,置身剧场欣赏的现场感也难以被屏幕前的观众所领会。“一屏之隔让现场演出与云演播产生了巨大差异,互联网产品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在不伤害艺术品质的前提下,做针对性的包装、呈现。”文化活动策划人曾伟说。
  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声如夏花”两个系列在线音乐会,在云演播的视听呈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演出地点上,系列音乐会移步换景,突破舞台限制,充分利用了剧院的空间。音乐会使用超高清4K设备拍摄,大轨道、小轨道、大摇臂、小摇臂、遥控摄像机、遥控轨道机器人摄像机等辅助设备齐上阵。导演组从细节入手,根据场地变化对演出的灯光、背景陈设等做了重新设计,从每一件艺术品的摆放位置、方向,到反复测试、铺匀灯光,再到精心挑选拍摄角度,均按照专业静物拍摄的标准来要求。拍摄的镜头语言也十分丰富,不仅增加了长镜头和游动机位的运用,还根据曲目的变化使用了更多的叠画,配合曲目效果适当地插入空镜,营造艺术氛围,并增加了特写与细节的拍摄。技术助力云演播,让线上音乐会好听又好看。三联中读线上古典乐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段昭旭认为,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古典音乐使人们可以“诗意地生活”的意义是永存的。云演播音乐会的独特表达正是古典音乐的一种现代呈现方式。
  显然,相比于线下演出,云演播对演出的包装、呈现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一台涉及演职人员、工种众多的线上音乐会是如此,仅一人就可表演的评书,一旦“上云”,也要发生变化。“现场评书变成网络评书,观演方式和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演员的表演也要随之改变。”北京戏曲职业学院曲艺系主任、评书演员张怡说。张怡通过网络直播说书已经快一年了,深感网络评书的表演方式、演员心态、作品选择等都跟在线下说书不同。“以前在线下说书,我化妆得化半个小时,现在通过网络说书,化妆3分钟就够,剩下的直接交给软件美颜。”张怡说,“现场演出比较费嗓子,直播间就要好很多,表演的幅度比现场要收缩一些,因为不必担心观众看不清、听不清,镜头前表演幅度大了、太过夸张,反而不易被观众接受。”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