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奇绽放时代新姿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11-30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展示收官成果

  黄国勇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研讨会现场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木偶社团的《孔融让梨》

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番婆弄》

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的《大名府》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的《相公踏棚·四将开台》

  我国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成为缔约国,16年来,共40个项目入选。但其中,入选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目前全国只有一项。
  这项全国唯一入选的项目,就是“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11月19日至20日,“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系列活动在福建举办。福建木偶戏这项源于公元10世纪的千年传奇,在新时代焕发青春活力,绽放美丽新姿。福建木偶戏人才培养计划探索“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的优秀范例,为其他传统表演艺术传承保护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古艺青春,时代新姿
  此次系列活动是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工作部署与履约总结工作要求,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包括“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成果汇报展演和“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研讨会等。
  19日晚上“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成果汇报展演中,来自全省各地具有代表性的8个木偶戏剧团、传承单位共9个节目轮番亮相,各地的木偶表演艺术家齐聚一堂,生动展示了福建木偶戏表演的指尖绝活和独特魅力,完美诠释了福建木偶戏薪火相传的传承精神。
  演出中,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科仪表演《相公踏棚·四将开台》和呈现当地元宵民俗风情的《元宵乐》,南平市东平木偶戏剧团献上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段落《曹操走华容》,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奉献极具南派布袋戏表演技巧和语言艺术特色的传统丑旦戏《番婆弄》,福鼎市畲族提线木偶剧团的《春天畲山采茶忙》展现美丽畲族姑娘采茶的美好景象,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木偶社团的小朋友们利用课间排演的课本剧《孔融让梨》,以童真的方式讲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精心演绎了《水浒传》经典段落《大名府》,龙岩市连城县木偶艺术传习中心将木偶戏融入书法、茶艺、插花,相得益彰,厦门市弘晏庄木偶皮影戏传习中心《古韵新姿——长绸舞》展示掌中木偶的绝技绝活和闽南皮影戏的传统古韵。
  20日“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研讨会上,来自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福建省内戏曲界以及福建木偶戏传承单位、学校的40余位专家、剧团负责人、表演艺术家、中小学校长等,围绕福建木偶戏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纷纷表示,举办此次活动及时有效,对于继续推动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更大范围地扩大福建木偶戏的传播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千年古艺,八年之约
  此次活动举办,距2012年12月5日“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正是8年之约,也是收官之履。
  福建木偶戏从公元10世纪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播,主要分为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两种,是我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历经千年传承,积累了众多传统剧目、音乐唱腔,形成了丰富、完整的表演技法和体系,深受群众喜爱。
  为了让这项千年古艺在新时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006年起,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在传承人和相关群体、相关机构的参与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了“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这是一项着眼未来的长期计划。计划以加强培养木偶戏传承人为核心,发挥各类学校、社区群体的人才培养功能,积极推进木偶戏“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开展木偶戏传习所建设,建立以老艺人带徒传艺的传统教育为龙头,以剧团带培训班的学校教育为重点,以幼儿园、小学、社区普及教育为基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立体式培养体系。通过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创新政策措施与投入机制,营造关心、支持福建木偶戏传承发展的社会氛围,使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的培养更加规范和系统,培育优秀后备人才,扩大了木偶戏的受众群体。
  因地制宜 创新传承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通过创新保护措施,成效显著。
  强化扶持保障举措,破解保护传承发展瓶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或修缮了一批传习所(传习中心)或博物馆(展示馆),省级层面,推动建设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下设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与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木偶剧团签订全年演出协议,予以补助资金,进行常设的免费木偶戏演出。同时,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多方资助模式,积极推进福建木偶戏保护经费扶持渠道多元化,加大经费扶持力度。自2012年起国家和省级非遗专项资金共补助木偶戏1500多万元,并申请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持续补强人才队伍建设短板。推动建立师带徒、团带班,与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并招收高等院校艺术系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剧团。截至目前,已认定福建木偶戏项目国家级5个、省级12个、市级40个;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6人、省级24人、市级108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保护传承项目与人才体系。还开启多元化培训模式,先后为国内外木偶戏院团、少年宫举办培训班,培养学员1000余名。
  不断创新传承传播途径,增强宣传普及教育效果,探索群体化传承模式。近年来,全省木偶戏每年公益演出场次合计1000余场。并大力推动福建木偶戏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乡村、进部队,开办“木偶戏兴趣小组”,开设“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师培训班”、组织“校园木偶节”等校园普及工作,开展百场木偶戏进百校传播演出等,还尝试在景区景点演出。
  不断拓宽对外交流领域,推动木偶戏海外传播推广。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履约培训班等,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优势明显、影响广泛,受交流国和当地民众热烈追捧,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秘书长伊黛娅·奥泰古伊点赞:“为世界各国了解东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为东西方文化深度交流搭建了友谊之桥。”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