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11-13   

  11月5日至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艺术报社、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承办的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指导推动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创新发展。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作主旨讲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以及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文艺家协会、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中国文联所属媒体负责人,以及来自文艺研究、创作、评论、传播等各个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董学文、邓长青、张千一、王一川、葛学斌、王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作主旨发言。与会人员还分组围绕会议主题,结合文艺理论研究、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联工作实际,开展深入学习研讨。本报整理摘编其中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本版内容由薛帅根据研讨会发言整理,有删节)

  充分认识习近平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学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构建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观点系统、判断科学、学理深厚、视野开阔、切合国情,业已成为完备透彻、深入人心的文艺学说体系。它的产生是有时代条件的,它的许多命题只能在当今这个时候提出;它经历了文艺多方面的检验,积累了充分的经验,摸清了文艺活动的规律;坚持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和解决文艺问题,因之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造性地落实到文艺的各个层面,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扩大到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的各个环节,从而使许多文艺课题有了新时代的新鲜感;二是实现了文艺理论从概念演绎到现实逻辑的研究范式的转型,实现了文艺理论从引进依赖到主体自信的认知模式的转变,从而将文艺理论研究从长期陷于西方学说的泥淖和迷信中摆脱出来;三是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传统、中国智慧、中国贡献对文艺理论的价值,从理念到规则、从路径到方案、从顶层设计到实施办法,全方位地提供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新范本。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形态的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其内核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对这些问题给以创造性的回答与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精辟地规划和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路径,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当今的发展,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高举人民文艺的旗帜。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制胜的法宝,是社会主义文艺获得长久生命力的秘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文艺事业、文艺工作、文艺批评就有了切实的抓手和规范,就有了成熟的思路和见解,就能破解各式各样的难题,就增强了攀登文艺“高峰”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经历几十年风雨磨洗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最为宝贵的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服务人民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邓长青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文艺的根本方向,也是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文艺工作特别是文联工作来讲,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团结带领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以赤子之心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
  党的坚强领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好文联工作的有力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牢牢树立“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的意识。只有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才能把握文艺的正确发展方向。具体到地方文联工作,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特别是宣传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既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更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离开了这一点,文联工作将难以有效开展,或者会偏离方向甚至出现重大错误。
  文化自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好文联工作的内在要求。文艺工作者和文联工作者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工作充满底气和激情。文化自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国运昌盛。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只有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才能找到作品激励人民大众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在各种诱惑面前丧失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最终将会损害我们的文艺事业、文联工作。
  出作品、出人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好文联工作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创作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对于地方文联组织而言,抓住做好人的工作这个核心任务,引导和帮助他们创作生产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地方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优秀文艺精品,并在这一过程中着力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培养一大批忠于人民、德艺双馨、具有艺术创造力的文艺家,才能真正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文联组织“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职责和使命。

  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曲家  张千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而且将其定义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并确认它既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在总书记重要指示引领下,中国音协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广大音乐工作者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作为这些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见证者,我深刻体悟到,只有用脚力走,用心力悟,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力度、有高度的作品。只有胸中有对人民的满腔热爱、心底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才能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征程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职责。
  要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和服务人民高度统一的创作宗旨。近年来,中国音协组织千余名知名音乐家和基层音乐工作者、新兴音乐群体优秀代表,行程数万公里,推出百余部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时代新变化新气象的优秀原创作品,举办了10余场采风创作成果展演,出版了数十种原创音乐作品专辑。我切实感到,这些活动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与大局来精准定位,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导向引领、贯穿始终,实现服务大局和服务人民的高度统一。
  要始终坚持生活体验和群众检验高度统一的创作途径。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是音乐创作者要把握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现在回想起来,我所有的创作灵感、所有的成功作品,几乎都来自祖国广袤而壮美的土地,来自那些高原、山川、森林、草地、田野、大江大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体现在我们的创作要源自人民,还要把优秀成果及时回报人民。将采风创作成果及时有效地回馈人民群众、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不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新作品通过演出不断打磨与完善的必由之路。
  要始终坚持思想引领和艺术创新高度统一的创作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音乐创作者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家,呼唤伟大的文艺作品。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为充足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更为优良的创作条件,可谓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任务、品格和制度性意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主任、教授  王一川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使得全国文艺评论工作气象一新,文艺评论在全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起到更加积极和活跃的作用。
  文艺评论的任务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这就为文艺评论规定了四方面任务:一是引导文艺创作的风向标,二是创作精品佳作的助推器,三是提高公众审美素养的帮手,四是导引时代审美文化风尚的地图。由此看来,文艺评论既不同于艺术家的创作谈和公众的艺术鉴赏感受,也不同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话语,而需要承担自身的特定任务和作用:文艺评论是一种阐释、理解和评价艺术品及其相关现象的意义的过程和行业,其主要任务是在当代社会普通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平台上,面对普通公众去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艺术品及其相关现象的公共价值,以便普通公众获得带有艺术公共性意义的共通理解。
  从属性上看,文艺评论虽然属于一个行业,但应当同时有着跨界别、跨行业、跨门类和跨学科的开放和共生品格。可以说,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属于中国文化艺术行业制度的一部分,是一个具备艺术公共性的文化艺术行业领域,但又是一个具有跨性品格的开放与共生领域,其参与者可以是来自文联、作协、文化艺术产业、艺术媒体、文学学科、艺术学学科、美学学科等界别、行业、艺术门类或学科的专家,以及来自相关思想文化界、公共事务、时尚文化、流行文化等的专家。简言之,文艺评论是面向普通公众的以艺术品的公共性价值阐释和评价为中心的跨性行业。
  由于具备跨性品格,文艺评论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行业中可以产生一种制度性意义,即将有时难免彼此分离或疏远的相关文艺界别、文艺行业、艺术门类和文艺学科话语圈之间围绕艺术品这个中心而实现沟通。文艺评论可以将它们之间既不同又相通的异通性关系重新联系起来作综合的评论。
  但文艺评论再重要,也主要是为文艺创作服务,确切点说,是要在优秀艺术品与社会公众之间架设起桥梁,同时还要在劣质艺术品与社会公众之间竖立起警示牌,从而为艺术佳作的深入人心起到辅助的或促进的作用。鲁迅说过:“伟大也要有人懂。”真正有价值的文艺评论应当成功地让伟大艺术品开放其伟大,成为观众的灵魂伴侣。

  全面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实践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  葛学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文化强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艺的核心,贯穿从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始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的文艺”主基调,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道路。
  一要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思想在文艺工作者心中扎根。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从“一己悲欢、杯水风波”的小我情调走向拥抱时代、热爱生活、超越自我的创作实践。
  二要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自觉。文艺工作者要从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最终到“知行合一”的创作自觉,无论聚焦小人物、讲述小故事,还是书写大时代、反映大主题,都把“人民”作为一种本质属性融入作品。例如,电视剧《外交风云》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故事为内容,编剧马继红写了60万字的读书笔记,提出用全新的视角、当下的思维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努力追求“海纳百川”的人民胸襟、“大江奔流”的人民气魄。
  三要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果经得起人民的检验。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必须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创造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真正的文艺精品要有“品格”却不“清高”,“接地气”但不“低俗”,能够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
  四要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价值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这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联、作协要认真组织创作、生产、传播等各环节的文艺工作者,自觉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组织工作者要坚守理想信念和文艺情怀,提高组织管理和沟通水平,坚持“把关在创作选题策划,参与在创作重要环节,论证在作品完成之时”。

  阐发文艺繁荣发展的中国经验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教授  王  杰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认识到,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中,文艺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因此,文艺政策得到了高度的重视。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文学艺术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延安时期,一种新的文学艺术的形式、一种新的审美关系和文化形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2014年10月15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文学艺术由于它自身的特性,在新的时代,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通过审美革命的形式,创造性地发展出了新的情感结构,以艺术的形式表征出“最现代的思想”,从而培养出新的共同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艺术审美形式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说明这种新的情感结构的存在方式及其文化意义。优秀的理论研究为文艺政策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艺政策是引导文艺发展、指导文艺实践、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无疑是重要理论课题。新中国成立71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政策导向。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文艺界具体情势,党中央及时辨明方向,实事求是地制定一系列重要文艺方针政策,有力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当代社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单向度的个体与人的丰富潜能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令人高兴的是,在当代社会充满着冲突的文化环境下,当代文学艺术实践证明:通过审美经验的方式可以获得当代社会的真实性和真理性,通过审美活动可以重建审美形式与社会生活内容的联系,使文学艺术和审美成为改造主体以及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