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0-10-22   
  甘  霖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拥有12个世居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广西确立了“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以期将广西建设成全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示范区、全国区域性文化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华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扎实推进富民兴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艺术创作和展演上水平
  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积极构建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体系,努力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繁荣区,走出一条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文艺繁荣发展新路子。
  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广西组织创作了壮剧《黄文秀》等一批歌颂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优秀作品,参加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获评2019年全国现实题材创作重点剧目。壮剧《百色起义》入选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10台重点扶持剧目。广西戏剧院演员哈丹获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舞蹈作品《打扁担》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艺术活动精彩纷呈。广西组织艺术团参加亚洲文明巡游活动,展现新时代广西的壮美风采。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西地方戏曲优秀剧目晋京展演等系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壮剧《牵云崖》参加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入选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桂剧《破阵曲》入选参加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高质量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广西彩车设计制作和游行展示工作,荣获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地方彩车“华美奖”。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出成效
  文物保护利用获得新突破。一是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广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措施》,全面加强革命文物工作,推动全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发展。全面完成红军长征过桂北文物、遗址遗迹、档案资料的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长征线路广西段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右江区等32个县(区)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中的左右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二是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巩固世界文化遗产宁明花山申遗成果,实施岩画危岩体抢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保护和申遗工作,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575万元用于遗产点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和考古发掘,新调整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名单,增加钦州市西坑运河、防城港市潭蓬运河2处。同时积极推进了灵渠、三江侗族村寨保护和申遗工作。三是全力推进特色博物馆建设工作。2019年,支持各级博物馆、纪念馆、村史馆建设、提升项目44个,全区共有96家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全年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广西民族博物馆、合浦县博物馆、冯子材旧居等获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的“壮族历史文化展”,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评选活动优胜奖。四是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崇左市宁明、龙州、扶绥和江州四县遗产区内环境整治等工程;实施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凤腾山古墓群、富川瑶族自治县马殷庙、大新县养利古城、天等县万福寺等一批民族地区重点文物、传统建筑保护展示等工程。目前,全区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1059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200多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46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00多处。公布广西传统村落名录共657个,其中有280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137个村寨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非遗保护传承呈现新气象。“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为全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各有关部门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工作方案》《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等具体工作举措;南宁、河池、北海等市制定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柳州、桂林、河池、防城港等市制定出台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非遗保护、传统艺术保护、京族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条例,隆林、三江、恭城等少数民族自治县制定出台了包括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遗项目等方面的保护条例,从自治区到各市县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全区各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具体工作指导。迄今为止,广西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49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7个。其中,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拓展名录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刘三姐歌谣”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同时,积极构建财政保障机制,2016年至2020年6月,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文化投入349.45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文化支出80.1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广西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民族教育培训、传统村落建设等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上台阶
  广西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在发展理念、机构队伍、工作平台、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在职能、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力争把广西打造成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先进省区。
  201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桂林召开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1+7”系列文件,建立了制度化召开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工作新机制,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文化旅游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据统计,2019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共8.76亿人次,同比增长28.2%,实现旅游总消费10241.4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4.4%。
  坚持共享发展,推动文化惠民富民结硕果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全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美术馆免费开放规范化、服务项目品牌化、文化活动常态化、文化服务均等化。2019年,全区新建8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和新建或改扩建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桂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一园三馆、兴安灵渠展示中心、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广西群众艺术馆、广西博物馆改扩建,广西民族剧院建设项目等加快推进。2019年,全区已建成1232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目前抓紧推进18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确保2020年全区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基本全覆盖,圆满完成乡村振兴公共服务能力提升3年行动项目。
  群众文化活动产品进一步丰富。全区目前有1.7万余支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和1.3万余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基层;1.2万多支村(社区)文艺队丰富乡村文化体育生活。举办“5·23全民艺术普及日”“魅力北部湾”“春雨工程”“戏曲进乡村”等系列活动,打造群众活动品牌,组织创作了一批群众文艺精品节目,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产品供给,同时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将文化志愿服务与旅游推介宣传有机结合。全区文艺团体开展驻场演出和下基层惠民演出1.6万场,覆盖观众1500多万人次,全区各族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脱贫攻坚和兴边富民成效突显。统筹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力量,抓住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两大扶贫能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战。2019年共切块下达全区贫困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2亿元,文化事业经费2.7亿元,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争取国家补助经费0.9亿元,支持年度计划摘帽的21个贫困县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全国旅游扶贫工作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向全国推广了广西乡村旅游扶贫减贫实践经验。加快建设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富民惠民示范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设千里边境文化惠民富民示范区。目前,在中越边境非遗惠民富民示范带(8个县〈市〉)已建设了70个非遗保护工作平台(生产性保护基地、传承基地、传承示范户、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展示中心等)。实施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以文化为媒,团结带领边疆各族人民建设好边疆、守护好边疆,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坚持开放发展,推动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入佳境
  广西与东盟国家文脉相同、民俗相近、人缘相亲,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通的省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文化交流传播工程,积极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体系,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实践区。通过组织召开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文化旅游联席工作会议,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合作共建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越南河内中国文化中心工作。举办多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合作发展论坛暨中国—东盟大众体育合作发展论坛和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暨中国—东盟媒体汽车拉力赛,搭建了良好的对外宣传交流合作平台。承办了国家民委“民体杯”全国板鞋邀请赛、珍珠球邀请赛,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组团参加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多次开展桂黔滇三省区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有力拓展了广西在民族民俗、文艺、体育、壮瑶药等多领域与区内外的交流。
  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多渠道、宽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新格局,对外文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显著增强,“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广西对东盟文化交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